
台灣國際蘭展不只是賞蘭的殿堂,更是一場融合傳統與當代創意的花藝盛典。現場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欣賞的焦點之一,店草Kengo老師榮幸受邀到現場,帶來花藝表演。
使用原始材料逐一變化,從天然竹材、透明壓克力、到自然枝條,以純熟技藝與細膩情感,展現出花藝創作如何與空間、材質互動。
Kengo老師的作品突破了傳統「花材主導」的形式,分為三個階段逐步鋪陳,轉而以花藝架構為核心,將3種日常生活花藝常見手法:插海綿、綁苔玉球、投瓶,轉化展現截然不同的空間語彙與設計思維。
竹·漪 — 從海綿到竹筍殼的永續創作
Kengo老師以「花藝海綿」為起點,選擇使用竹筍殼環繞後構築出的裝置結構,呼應環保與永續理念。
單一種材料型塑出水波漣漪,表現寧靜之感,光陰奔走如馳,在風吹拂過水面盪起漣漪,方能感受到霎那間的永恆靜謐。
竹支挺立於漣漪中,就像我們每個人,在時間的漩渦中堅持著。
清澈 — 壓克力與苔玉球的對話
創作轉向現代材質的探索。現場以透明壓克力棒交錯組構出空靈的架構,並搭配苔玉球植栽組合。苔玉球的自然質地與壓克力的現代質感交錯出視覺上的張力。
像是浮空的森林島嶼,懸在水面上,蕨類、毬蘭、蝴蝶蘭交織生長著,水盤架構盛水,是為了供給濕氣給予這些植物,倒映著綠意,在虛實之間,清澈到只看得見這些植物之美。
瓶蘭 — 以梨樹枝轉化的藝術語彙
回歸自然枝材的運用,以梨樹枝搭建出具雕塑感的結構,結合「投瓶花」的手法進行創作。這種技法使花材彷彿由器皿中躍出,突破容器界線,延伸出更具層次與空間張力的藝術語彙。
梨枝經過歲月,慢慢交織著祝福,交錯的每一個交點與花材相互引導、互為呼應,使整體作品呈現出流動感與情感的深度,讓花不只是花,而是訴說故事的媒介。
花藝不再只是美的展現,更是跨領域對話的開始
當花遇上建築、遇上工藝、遇上環境思維,它的角色從裝飾轉變為一種媒介,一種連結人與自然、連結傳統與當代的橋梁。透過花藝師的創造力,得以重新理解材料的可能性。
在這樣的展演中,每一枝花、每一片葉、每一片竹與枝條,都成為說話的語言,講述著文化、空間與時間的故事,這正是台灣國際蘭展最動人的地方。